Olympus Trip 35 光電池的旅行用機

其實這篇文章在上一個版本的 Rengised 已經發佈過,也在當時得到不少的迴響;以及這幾年的復古相機熱潮,這台相機在網路上的介紹也越來越多。但是為了把我防潮箱內的所有秘密都公開,不免俗的也要來介紹一下這台 1968 年由 Olympus 生產的經典街拍相機。

這台 Olympus Trip 35 算是我第一台從全球 eBay 上標到的傳統相機,由於賣方在米國,所以這台相機坐了半個多月的海運才到我手上。

說起這台相機的歷史,是在 70 年代 Olympus 專為家庭旅遊所開發出的簡易使用、免電池的攜帶型 35mm 相機。設計訴求是提供一般民眾購買的起,方便攜帶但又不失拍照的品質;當年廣告還以英國攝影師 David Bailey 為噱頭。其 14,800 日圓的便宜定價也創造了 20 年的長壽銷售期與 1,000 萬台的銷售成績。

14,800 日圓依照 1976 年的日圓對美金的匯率約莫是 48.73 美元,再依當時台幣匯率換算約是新台幣 1,950 元;當時台灣一碗牛肉麵約新台幣 2 元。

Olympus Trip 35 算是 Pen EE 家族的成員的外型改良,但是為全幅的 35mm 底片尺寸的傻瓜相機;主要規格較特別的賣點除了 40mm 的定焦鏡頭與最大光圈 F2.8 外,最好玩的特色就是在鏡頭正面搭載了一圈光能電池來驅動電子程式曝光測量,也就是說,這台電子程式測光相機的快門除了底片以外就不需要再裝電池就可以動作了。透過電子程式測光決定快門,Trip 35 的程式快門限定在 1/40 到 1/200 秒。

EE (electric eye, now known as “AE”) 是由 Olympus 所研發的世界上第一個真正的電子測光技術;取代人眼的判斷,改由電子程序判斷光線來自動完成後續的快門、光圈等調整。

Olympus Trip-35 (by Roca Chang)
Olympus Trip-35 (by Roca Chang)

鏡頭上除了有選擇 ASA (ISO)  的功能外,在那個還沒有自動對焦的年代,Trip 35 採用了「區段對焦」,透過手動調整鏡頭內固定的 4 組焦距區段來完成對焦;鏡頭的對焦圈上刻有各個不同區段的對焦物件的小圖示。

另外測光與光圈模式由光電池來座墊子程序判斷;所以在光線不足的地方,這台相機的快門是無法按下的,強制按下的話,在觀景窗的地方也會有一個紅色的小塑膠片升起來警告光線不足。但是鏡頭的最底部附上一個光圈環,只要把它轉離「A」的範圍,就可以自定光圈同時解除光線不足的警告了。

雖然這台相機有近 40 年的年紀,鏡頭鍍膜多少有點老化,但是只要光電池模組還能動作,拍出來的照片依然動人。這台平價相機的色彩表現雖然不是非常迷人,但是具有 Olympus 的古典味道,透過 EV 與底片增減感的補償,還是可以拍出非常艷麗的照片。小巧的體積是隨身攜帶的好相機!

由於這台相機的銷售年份超長,加上 1,000 萬台的銷售量,要在拍賣市場入手的難度算是入門款。但是隨著本文開頭所言,近年復古風、Lomo 風成為流行,價格的哄抬程度自然不會太可愛。我 3 年前當時的入手價格約新台幣 800 元,清理內部與換底片室遮光海綿 800 元。

詳細規格參考

上市年份1968-1988
當時定價14,800 日圓
鏡頭規格Olympus D.Zuiko 40mm F2.8,4片3群
濾鏡口徑43.5mm
快門速度自動 兩段速度:1/30 與 1/250 sec,手動時 1/30sec
光圈F2.8 – F22
對焦設定區段對焦 (4 段:1m,1.5m,3m,無限遠)
最短對焦1公尺
曝光程式自動曝光
電力供應光電池 (免安裝電池)
感光度手動 (ASA 25-400)
重量435g
尺寸116 W x 70 H x 57 D (mm)
其他無自拍器,觀景窗有光線不足指示燈

以下是這台相機實際拍攝的照片

張 家振
不誤正業的設計師,兼職工作是現在很流行的斜槓中年人,正在往 Full Slack Designer 之路邁進!夢想是開一間角落小店,賣著每日限量販售的允指魯肉飯,順便維修軟硬體 Apple 產品。2013 年因為陷入兩倍育女階段而造成了 6 年的部落格空白,2019 年初春因為背了 30 年的債務而開始寫起東城記......